顯示具有 腦 BRAI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腦 BRAI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血壓高讓大腦提早老化

shutterstock_107572736

新的研究證據顯示血壓即使稍微高一點就可能加速腦部老化的速度。 研究者說從高血壓看到早期的改變會讓我們走向思考、記憶與失智症這條道路。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精神病學語行為科學副教授 Paul Rosenberg 醫師:「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發現。在此有個建議,從年輕的時後我們就該積極地治療高血壓。」Rosenberg 教授並未參與此研究。

 

高血壓與腦部的變化

研究使用核磁共振(MRI)來掃描 579 位參與第三代長期進行的 Framingham Heart 研究的健康成年人腦部。參與者的年齡範圍從 19 歲到 63 歲,雖然範圍很大,不過他們的平均年齡是 39 歲。醫師會為每位參與者測量血壓兩次,並取其平均值代表他們的血壓。

從大腦掃描的影響來看,血壓高會給大腦帶來更多早期的變化。血壓的正常值是收縮壓低於 120 mmHg,舒張壓低於 80 mmHg。

有前期高血壓的人其腦部比一般人要老了 3.3 年,所謂的前期高血壓指的是收縮壓在 120 ~ 139 mmHg 或者舒張壓落在 80 ~ 89 mmHg 之間的時候稱之。

而那些是高血壓的人,也就是收縮壓超過 140 mmHg 或舒張壓超過 90 mmHg,腦部掃描比一般人老了 7.2 年。

在美國有將近 5 千萬人的血壓偏高。根據估計不到 6 成的人有接受高血壓的治療。僅有約三分之一的人曾把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

 

細微的變化會隨時間推展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阿茲海默症疾病中心主任 Charles S. DeCarli 醫師說:「這些改變是細微的。」

DeCarli 醫師表示有血壓高問題的人應該不會注意到自己的思考或是記憶有什麼不對勁,原因在於這些事情在研究中並沒有辦法被測量出來。

不過它們確實被觀察到有相當一致的變化,腦中結構的變化看來就像是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最初損傷那樣。尤其是在大腦白質上正開始磨損,由於大腦白質能傳遞腦域間的訊號,因此又被稱為腦中的電線。同時腦灰質也開始委縮,腦葉的大部分是由腦灰質所構成。

DeCarli  醫師:「高血壓是那麼普遍的存在,這樣的結果著實讓人憂心呀!我擔心在經過一些時日後這會造成傷害,而且如果沒有積極治療的話晚年可能會導致認知失能的發生。」

 

較年輕的成年人是否有積極治療高血壓的必要?

這個研究並沒有證實單只有高血壓就會引起腦部發生改變。其他的研究已經證實高糖與高飽和脂肪的飲食在引起阿茲海默症的腦部變化中有相當的影響,一般認為這樣的飲食會造成肥胖與高血壓。

不過呢,在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變成常見的名詞之前,醫生通常會說那些記憶逐漸流失的人有「血管硬化」,而這正好說明了當血壓升高傷害了動脈管壁時發生了什麼事情 --- 動脈變得僵硬且失去彈性。

截至目前為止,觀察降低高血壓以及生活型態改變的研究很可能有助於大腦功能的恢復。大部分年長者已經接受治療了,只是大腦結構的傷害已經超越大腦修復的速度了。

專家們認為幫助被血壓傷害的大腦與其他器官最有效的方法或許是「儘早治療高血壓」一途。

緬因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ine )神經與流行病學教授 Merrill Elias 博士:「失智症不是老的時候才開始,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開始了。從這篇文獻與其他所有的研究傳遞出一個訊息,在探討認知功能之前,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控制你的高血壓。」Elias 博士將她的研究生涯投入於血壓對大腦的影響上。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D 
  • 文章標題:Elevated BP May Prematurely Age the Brain
  • 文獻與人物:
    Maillard, P. The Lancet Neurology, Oct. 31, 2012.
    News releas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Charles S. DeCarli, MD, professor of neurology, director, Alzheimer's Disease Cent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Paul Rosenberg, MD, associate professor, psychiatr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Baltimore, Md.
    Merrill Elias, PhD, MPH, professor, departments of neuropsychology and epidemiology, University of Maine, Orono.
  • 整理編譯:Sidney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吃巧克力可以贏得諾貝爾獎?

2012-10-11_133451
諾貝爾獎獎牌  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聽起來很瞎,不過有個新研究支持這可能是個還不錯的建議。研究結果顯示巧克力吃最多的國家,國民平均諾貝爾得獎者的人數最多。

研究者說會有這樣的研究構想是來自於數個研究證實有些抗氧化物能改善我們的思考能力。可可與巧克力含有豐富的黃烷醇(黃酮類化合物的成員之一),而綠茶與紅酒也含有這些抗氧化物。

最近的研究甚至發現黃烷醇能逆轉因年紀增加而導致的思考能力衰退。有些研究者也發現黃酮類化合物能改善腦部的血流,而這或許有助於思考。

哥倫比亞大學聖路加- 羅斯福醫院中心(St. Luke’s-Roosevelt Hospital and Columbia University ) Franz H. Messerli 醫師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寫到:「由於研究已經證實吃巧克力能改善認知能力,而這似乎回隨著攝取量地增加而有更好的作用,巧克力似乎是諾貝爾獎萌芽所需要的肥沃土壤。」

 

巧克力與諾貝爾獎的關聯

研究者們表示吃巧克力以被證實能改善成年人的思考能力,所以它或許也能對所有的人產生相東的作用。由於沒有所有國家人們的智力資料,於是研究者們就以諾貝爾獎得獎人數作為不同族群的腦力指標。

他們列出截至 2011 年十月為止,總共 22 個國家的諾貝爾獎人均數排名,並比較這些國家每年人均巧克力攝取量。

結果顯示每個國家的巧克力攝取量與諾貝爾獎的產生數呈現非常令人驚訝的關聯。巧克力吃越多的國家,諾貝爾獎數越多。

Messerli 醫師:「瑞士不管是巧克力攝取量還是諾貝爾獎贏家數都拔得頭籌。」

根據他的估計一個國家只要每人每年多吃差不多 1 磅(約 454 公克)的巧克力就能讓這個國家增加一位諾貝爾講獎得主。以美國為例,只要全國一年多吃 2 億 7 千 5 百萬磅的巧克力,就能抱回一個諾貝爾獎。(好貴…)

當然,研究者說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證實巧克力中的黃酮類化合物是否真有增強腦力的的作用。

 

關於本文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為什麼我會忘東忘西?

1185531_26081342 

記憶流失不是因為你的年紀或是你的性別,問題很可能在於「干擾」。

你本來是想要做什麼而走進了廚房,只是站在廚房裡的你很驚訝地發現居然忘記自己來這邊的目的是什麼。找鑰匙?喝水?吃東西?天呀,腦袋一片空白,到底怎麼了?

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神經科學影像中心 Adam Gazzaley 博士:「我們大多會自嘲說自己老了,然而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從年輕的到老的都有可能。」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Omega-3 脂肪酸有助延緩腦部老化

Salmon_sashimi
圖片來源:Wikipedia

飲食中富含 Omega-3 脂肪酸可能有助於預防記憶問題並延緩腦部老化。

一篇發表在 Neurology 期刊上的究顯示紅血球細胞裡 Omega-3 脂肪酸較少的人較容易有記憶方面的問題。這個研究是以測量紅血球的 DHA(docosahexaenoic acid ) 與 EPA(eicosapentaenoic acid) 來代表 Omega-3 脂肪酸的濃度,這兩種脂肪酸常見於冷水魚。

研究結果支持飲食缺乏 Omega-3 脂肪酸可能會加速腦部退化。 過去的研究已經證實攝取較多鮭魚與鮪魚這類富含油脂魚類的人,在心臟病、中風與失智症等疾病的風險較低。研究者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或許能解釋為何吃魚為會如此。

研究者們測量 1,575 位平均年齡 67 歲,且未罹患失智症年長者紅血球細胞中的 Omega-3 脂肪酸。此外也會評量他們的心智功能與進行腦部核磁共振掃描。

紅血球細胞中 DHA 含量最少的 25%,他們腦體積比 DHA 含量最高的人要來得小。 此外,DHA 與其他 Omega-3 脂肪酸濃度都低的人在視覺記憶、處理以及抽象思考測驗的得分也較低。

研究者們說此結果支持 DHA 與其他 Omega-3 脂肪酸的多寡和記憶、腦部功能問題是有關連的,即使尚未罹患失智症亦然。

年齡、性別、教育程度、APOE ε4(和動脈硬化與阿茲海默症相關)、血中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 與動脈硬化有關)、身體活動度、BMI以及傳統的血管危險因子等因素是也被列入分析中。

 

關於本文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一天熱量超過 2100,可能有害記憶

594346_7 

請注意:這是這個發表在醫學會議上的研究。由於尚未經過同行評審,我們應該把這個看待成初步的研究結果。

每天攝取 2,100 ~ 6,000 大卡的老年人發展出記憶問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這個新發現在美國神經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的年會上發表。

成年人攝取越多卡路里,罹患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ment, MCI)的風險也會跟著增加。儘管這對生活並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困擾,但有 MCI 的人可能比較難記住最近發生的事情或新資訊,並且可能會有其他腦部功能的問題。有 MCI 的人發展成失智症的風險較高,不過這並非絕對。

1,200 多位年齡在 70 ~ 89 的人參與此研究,當中 163 位有 MCI 的跡象。參與者會在飲食問卷中填寫過去這一年吃了些什麼。

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挑對飯友有益身體健康

23618_4787  

 

根據一項發表在期刊上 PLoS ONE 的研究,你的飲食偏好可能跟和與你經常一起吃東西的人有關。

一起用餐的人會反應彼此的行為,比如說同時咬一口食物。他們把這樣的情形稱為「行為模仿」,這是一個人在不知不覺下模仿其他人行為的過程。

研究者們認為這樣的行為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運動有助兒童學業表現

shutters 
研究發現在學校喜歡運動或是體育課的兒童

運動不僅能使身體強健,還能幫助鍛鍊兒童的大腦。

一篇新的回顧研究支持在運動或身體活動上活躍的兒童在學業成績的表現也比較好。

研究者認為身體活動也許能藉由增加大腦血流與氧氣的供給來促進兒童的大腦功能與思考技巧,同時能觸發感覺良好的荷爾蒙分泌,如腦內啡(endorphins)。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醫學中心(Vrije Universitei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Amika Singh 博士:「除了這個發現之外,經常參與運動活動也能改善兒童在教室的行為,增加在課堂上的專注力。」

 

運動與學業表現的關聯

在這篇回顧中,研究者們看了 14 篇針對年齡 6 – 18 歲兒童的運動與學業成績表現研究。當中 12 篇在美國進行。

分析這些研究後提出強烈的證據支持運動與學業表現之間有著正面的關係。

然而回顧的這些研究當中僅有兩個研究符合研究者們的高科學研究標準。這兩個研究均相當肯定運動與學業表現具有很強的正面關聯。

不過研究者也提到,儘管運動對學業表現有幫助的證據越來越多了,但實際上目前孩子在學校的活動度衰退卻是不爭的事實。

研究者:「為了改善成績表現會導致犧牲體育課來增加像是數學與語言科目的教學時間。」未來還需要更多高品質的研究來解釋活動與學業表現之間的關係。

 

 

關於本文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飲食與腦部健康的關係

 如果一個人的飲食當中富含維生素 B、C、D、E 以及 Omega-3 脂肪酸的話,不僅腦部委縮較少,且在思考測驗也能獲得較高的分數。

647915_59410133

 

新研究支持飲食中某些維生素與 Omega-3 脂肪酸含量豐富,且較少反式脂肪可能是對腦部健康最好的。

遵循此飲食方法的年長者在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腦部委縮的情形較少,並且在心智與思考測樣上也有較加的成績。

儘管過去的研究已經支持對心臟健康有益的飲食也同樣對腦部健康有好處,不過此新研究是以參與者的血液檢查結果來分析他們的飲食與營養素的狀況。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吃魚對腦健康有益,Omega-3 是關鍵

977608_1

研究發現有吃魚習慣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可能會比較低。 每週至少吃一次烤或煮魚對年長者的腦部健康有幫助。

這是來自一個新研究的結果,從腦部掃描發現有吃魚習慣的年長者腦中專司短期記憶區域的細胞比較不會死。什麼是短期記憶呢? 例如想起剛剛聽過的電話號碼。

匹茲堡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chool of Medicine)Cyrus Raji 醫師:「每週至少吃一次烤或煮的魚,腦細胞就較不會死亡,並且能減少發展為阿茲海默症或心智衰退的風險。」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冥想如何改變大腦幫助集中力

919561_35359509

冥想者能以某種方法讓他們的大腦變得不容易分心,並能更專注於眼前的工作。

有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有相當冥想經驗的冥想者在經過經年累月的冥想後,腦中有關白日夢與分心的部份產生一些變化。

研究者們表示這樣的腦部網絡(預設模式網路,  default mode network)也和焦慮、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以及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有關。

耶魯治療神經科學診所(Yale Therapeutic Neuroscience Clinic)醫務主任 Judson Brewer 醫師:「預設模式是當你沉思、思考自我或是做白日夢時的腦部網絡模式。每個人都有,但熟練冥想者的這個模式跟一般人不太一樣。」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體內維生素B12 太少可能加速腦部萎縮

shutterstock_5993554

維生素B12 缺乏的年長者比較容易有退化性記憶衰退與腦部萎縮。

研究發表在 Neurology 期刊上,芝加哥洛許大學醫學中心(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的研究者們發現血中維生素B12 濃度較低的年長者有著較小的腦部,且在思考、推理與記憶測驗上的得分最低。

人類的腦部本來就會隨著年齡增加而縮小,而腦部縮小最多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與其他老化痴症的風險也是最高的。

儘管此新研究並沒有證明維生素B12 的缺乏會導致這些問題,但年長者比年輕人更容易有維生素B12 缺乏的問題,維生素B12 常見於肉、魚、禽類、牛奶、雞蛋與營養化穀物等食物中。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為什麼你總是迷路呢?

shutterstock_5993554 
路痴是可以克服的,多多練習就能改善

 

有些人成天都在迷路;而有些人則天生很有方向感。而這當中的差別就在他們的腦裡面。

Jessica Levin 現年 33歲,她一家行銷公司的總裁,而且不曾迷路。她說:「很奇怪,不知為什麼我方向感就是很好。如果我曾經去過一個地方,就算是一二十年後,回到那裡依然認得路。」

像是 Levin 這樣不具天生方向感的人,他們擁有的是卓越的認知力與空間記憶力:這是記憶力的一部分,能紀錄他們所處的環境以及其彼此間的關係。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幼兒的 IQ 可能跟他吃的東西有關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上的一篇研究發現如果幼兒的飲食中多是加工食物品跟低 IQ (智商)成績有密切的關係。


現代的生活很難免會碰到加工性食品,但盡量還是讓孩子吃到新鮮的蔬菜與水果喔。

一項新研究發現幼兒三歲時的食物若有許多富含脂肪與糖的加工品的話,在他們 8 歲的時候,IQ 的分數會比那些飲食較健康的孩子要來得低。

這個研究中攝取最多加工食品與最少加工食品這兩組三歲幼兒之間的 IQ 分數差距雖然很小,但依然是可測量的。針對幼兒的最佳化健康飲食不僅能幫助預防肥胖;可能也能持續幫助腦部發育。

 

營養素與 IQ

研究者們追蹤近 4,000 位住在英格蘭西南部的兒童,追蹤時間從他們出生之後整整 8 年。他們要求兒童的父母在孩子 3、4、7、8.5 歲的時候,詳細填寫有關他們孩子飲食。

現成可以吃且富含脂肪與糖的食物被認定為加工食品。

在調整像是年齡、性別與家庭收入等可能影響智力測驗成績的因素之後,研究者們發現在三歲時攝取最多加工食品的幼兒,這些孩子在 8.5 歲時的 IQ 成績稍微低了點。

研究也發現那些三歲時吃的是被研究者們認定為「健康飲食」的話,孩子在八歲半的時後會有較高的智力。

而 4 ~ 7 歲這段期間的飲食組成對 IQ 似乎是沒有影響。

以前的研究已經發現兒童期早期營養不良在智力與腦部發育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社會與社區醫學系(School of Social and Community Medicine) Kate Northstone:「我們已經知道母乳對 IQ 有相當的影響,因此飲食會持續對其產生作用也是相當合理的。我比較驚訝的是飲食對 3 歲幼兒的影響大於 8 歲。這對我來說是個相當有趣的一個點。也就是說 3 歲的飲食比 4、7 與 8 歲時的飲食影響要來得強。」

 

兒童的智商:其他的因素也很重要

然而其他學者們並未被這個研究結果給說服。

羅林斯學院埃默里大學公共衛生 Aryeh D. Stein 博士:「這個研究結果最多只是呈現飲食與 8.5 歲時的 IQ 有微弱的關聯性而已。」Stein 博士長年研究營養素對兒童的影響,不過並未參與這項研究。

Stein 博士:「其他的研究,特別針對營養不良的族群(如 1970年代在瓜地馬拉進行的研究),已經證實在三歲前給予食物補充能改善認知能力,不過在西方族群中相關的證據並不多。社會因子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如父母的社經地位、學歷等等,這都很可能會影響孩子的飲食與孩子在智商測驗的表現,所以像是這個研究的因果關係解釋的研究還需要很多的考驗才能證實。」

Northstone 瞭解工作繁忙的父母所面臨的壓力,最重要的不是說不讓小孩吃那些加工食物,而是別讓這些食物取代了水果與蔬菜。

Northstone:「我有一個 6 歲的小男孩,我知道要對那些加工食品說不有多麼困難。你不需要什麼都說不,取而代之的是確定讓孩子們也能吃到一些新鮮的食物、新鮮的水果與新鮮的蔬菜。然後有些時候對巧克力說 “No”。」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D 
  • 文章標題:Toddlers’ IQ Scores May Be Linked to Diet
  • 文獻來源:
    Northstone, K.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published online Feb. 7, 2011.
    Kate Northstone, research fellow, University of Bristol.
    Aryeh D. Stein, PhD, MPH, associate professor, Emory University, Atlanta.
    News relea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 整理編譯:Sidney

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別再怪節食的人是因為意志不堅才減重失敗

節食者減重失敗,跟荷爾蒙有關
節食容易復胖原因可能是荷爾蒙,而不是你意志不堅

 

從食慾荷爾蒙的濃度可能可以預測減重的成敗。

在許多節食者身上常常發生復胖的情形。節食者常常在減重後一段時間後體重再度增加,而人們總是把這樣的情形歸咎於節食者本身缺乏意志力,但新研究靠訴我們這樣的指責可能該停止了,錯很可能不在節食者的意志力上。

「復胖」可能不單單僅只是意志力夠不夠的問題。某些人可能因為瘦體素(Leptin) 與生長素釋放肽 (Ghrelin, 也有人翻作飢餓素) 兩種與食慾有關的荷爾蒙濃度變化,使得他們的身體被設定成恢復原來的體重。此新研究發表於線上版的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西班牙聖地牙哥 Complejo Hospitalario Universitario 的 Ana Crujeiras 博士:「將這個知識導入個人減重計畫當中就可能能夠維持住減重的成果。」

這個研究以104位體重肥胖或是過重的男女,並採取八週的低熱量飲食,之後追蹤六個月。在研究前、飲食控制中以及飲食控制後均側量參與者的體重、生長素釋放肽(Ghrelin)、瘦體素(Leptin)與胰島素(Insulin)的濃度。

生長素釋放肽(Ghrelin)是告訴我們何時該「吃」的荷爾蒙;瘦體素(Leptin)則是告訴我們何時該停下來的荷爾蒙。

結束八週的低熱量飲食後,參與者們體重平均下降 5%。六個月追蹤期後,55 個人維持下降後地體重,而另外 49位參與者體重增加超過他們減重前的體重。研究者們發現進行飲控制前,血液中瘦體素(Leptin)濃度較高且生長素釋放肽(Ghrelin)濃度較少的人反而容易復胖的那一群。

從這兩種荷爾蒙的作用來看,這樣的結果看起來很矛盾,研究者們認為這可能是某些人對這些荷爾蒙有了抗性所致。

他們的腦可能沒有接收到飽足的訊息,即使這些荷爾蒙已經送出來了。你可能有許多的瘦體素(Leptin),但你的腦卻抗拒它的作用,這有點像似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人們對胰島素產生抗性的情形。

研究者們總結:「這些荷爾蒙或許能被用來作為肥胖治療成果的預測指標。我們的發現可提供內分泌學與營養專家們一個在規劃個別減重計畫時的工具,在開始常規的飲食治療前,先以了解這些荷爾蒙情形再判斷該如何處理。」

 

飽足抵抗症候群

紐約長老教會醫院/康乃爾醫療中心(New 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Weill Cornell Medical Center)綜合體重控制計畫的創立者 Louis Aronne 醫師認同這個研究的結論,並說:「對那些復胖的人而言,生理上確實有某些事情在進行著。對這些荷爾蒙產生抗性對復胖是一個危險因子。」 Aronne 醫師把這種情形取名為「飽足感阻抗(fullness resistance)」,並認為這是腦部抵抗來自胃與小腸的訊號,而這是要告訴我們覺得飽了,不需要再吃東西的訊息。

Aronne 醫師:「當你有瘦體素阻抗,就不會感覺到飽,然後你越感覺飢餓,你就會吃得越多。我必須停止責備那些節食減重失敗的人,得開始以生理基礎去認識復胖,並管理它幫助人們有更好的減重結果。我們正開始認真面對體重回復系統的最終阻礙點,而這應該能適用廣大一群人。」

 

大量的證據

美國華盛頓喬治華盛頓大學體重管理計畫(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Weight Management Program )的 Scott Kahan 醫師:「毫無疑問大多人都很容易復胖。一般社會大眾傾向認為『胖』的人較懶惰,而且意志力薄弱,不過這很可能與事實不符。連同這個研究在內,有大量的證據支持是因為生理上的因素才導致復胖,尤其在體重下降後更是會迅速地讓人在餐後快速體重增加。確實是有某些人是較容易復胖的,尤其是在節食之後更是快速。就像有些人在吃過食鹽之後血壓會急遽上升,但卻也有人吃了很多食鹽之後卻不會有高血壓的問題一樣。這個研究是另一個小前進,但終將成為體重管理與疾病預防上的新策略,比直接對抗,針對生理狀況的修飾可能會是較佳的選擇。」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ed
  • 文章標題:Some Dieters Are Set Up to Regain Weight
  • 文獻來源:
    Crujeiras, A.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published online Aug. 18, 2010.
    Louis Aronne, MD, founder and director, the Comprehensive Weight Control Program, New 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Weill Cornell Medical Center, New York.
    Scott Kahan, MD, co-director,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Weight Management Program, Washington, D.C.
  • 整理編譯:Sidney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經痛可能影響腦部結構

偶爾會看到台灣的研究成果出現在 WebMed 上,
雖然數目不多,但看到還是覺得滿高興的啦。

 

最近一篇發表於疼痛期刊(the journal Pain)的研究發現經痛(Menstrual cramps)可能真的能改變女性大腦的結構。

原發性經痛(Primary dysmenorrhea )--- 有20~90% 的青春期女孩受其困擾。此種疼痛多是因月經開始時下腹部痙攣導致,疼痛可持續到72個小時。

此研究由台灣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謝仁俊教授帶領的團隊進行,以核磁共振掃瞄32位有經痛病史女性的腦部,另外也掃描了32位沒有經痛病史女性的腦部。掃描是在不痛的時候進行,然後研究者們運用這些影像來建立腦中灰白質的圖像。

在那些有難以忍受的經痛女性身上可以阿線腦部灰白質有顯著地變化。特別是在腦部涉及疼痛傳遞與情緒調控區域,該處的灰白質是減少的;而涉及疼痛感知與某幾個荷爾蒙調控區域的灰白質則是增加的。

此研究結果證實灰白質異常的變化會出現在 PDM的人身,即使她們不痛的時候亦然。這告訴我們不僅是持續性的疼痛,週期性的經痛也能造成中樞神經長期的變化。

之前已經有研究發現,在長期慢性、持續疼痛的人身上,可以觀察到腦部發生變化。

經痛與大腦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為何未有這樣的結果,但這些結果指出青春期的腦部很容易因為經痛而受到傷害。未來將進行的研究是找出在這變化中荷爾蒙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並確定灰白質的變化是否可逆。

芝加哥羅許大學醫學中心(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神經心理學助教授 Duke Han 博士說:「經痛時腦部結構會有某種程度的改變。這些變化可能與疼痛有關,但可能在疼痛之外還有其他的因素導致這些結構的改變。荷爾蒙的變化與壓力都有可能參上一腳。」

倘若這些結果是一旦被證實,針對腦的治療方針可能會比真對經痛治療要來得有幫助。

美國加州聖摩尼卡聖約翰健康中心(St. John’s Health Center)的麻醉醫師 Edna Ma:「荷爾蒙的變化讓神經元對疼痛更加敏感,而這會讓你在經痛刺激的時候感到更加地痛楚。如果這些腦部的變化與痛有關,而我們能夠找到這些接受器,那麼以腦部為目標的治療來降低經痛就可能是合理的方法,但是如果荷爾蒙的關係大於腦部的變化,那腦部的變化可能疼痛就比較沒關聯了。」

Edna Ma 醫師告訴 WebMed 說:「換句話說,疼痛與腦部的變化確實都發生了,但對於疼痛而言,它們彼此間可能不是互為因果。」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ed 
  • 文章標題:Menstrual Cramps May Affect the Brain
  • 文獻來源:
    Tu, C-H. Pain, 2010; vol 150: pp 462-268.
    Duke Han, PhD, assistant professor of neuropsychology, 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Chicago.
    Edna Ma, MD, anesthesiologist, St. John’s Health Center, Santa Monica, Calif.
  • 整理編譯:Sidney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地中海飲食避免腦力衰退

1181503_14214704 
充分攝取水果也是地中海飲食的一環
圖片來源:stock.xchng 

 

研究發現當人們年紀大的時候,地中海飲食或許能延緩心智能力的衰退。

 

新研究發現,飲食越是偏離美國人的形式,然後變得吃得越像希臘人,這樣的改變將可讓你幫你的腦子一把。

飲食貼近對心臟健康的地中海飲食的老年人們,心智衰退的情形似乎較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太多。地中海飲食是一種由有這著豐富水果、蔬菜、橄欖油、豆類、魚與適量紅酒的飲食型態。

美國芝加哥洛許大學醫學中心(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Christy Tangney 博士在2010 的annual Experimental Biology 年會上說:「那些飲食最貼近地中海飲食的人們,心智表現得好像他們比實際年紀要年輕個兩年。」

精確地說,這種飲食為何可能保護腦功能尚未明瞭,不過已經知道此飲食對心臟健康有益。不過 Tangney 的研究建立在其他研究發現上 --- 此飲食能維持思考與智力技巧。

該飲食中地某些飲食組成,如來自水果與蔬菜的植物化學物質就被認為是能對保護神經損失的成份。

 

遵循地中海飲食

Tangney 博士與其同僚們追蹤 3,790 位參與 Chicago Health and Aging 計畫的男女。參與者的平均年齡是 75 歲,且所有人的年齡都超過 65 歲。平均追蹤時間是七年。

這些男女會回答飲食頻率問卷,問卷當中詳細記載他們的飲食組成與吃的頻率。經過統計後,這些參與者當中地中海飲食最高得分的是 55,換句話沒有一個人能完美地符合地中海飲食。

Tangney 博士依符合地中海飲食的程度,將參與者們分成低(Low)、中(Medium)或高(High)等三組。Low 的分數是12~15分、Medium 26~29 分而 High 是 30~45 分。

研究者們安排了好幾項心智功能測驗,像是短期與長期記憶力測試,並將這些評分匯集成一個總體的「認知評分(global cognitive)」。這些測驗每三年進行一次。

分數最高的組別,心智能力上的表現會叫實際年紀少個兩歲,舉例來說現年六十五歲的話,心智能力的評分會是 63 歲人的成績。

Tangney 博士說對於 Medium 組也是有點效果,但分數落在 Low 組的人則沒有任何的影響。

此研究發現美妙的地方在於想要擁有腦部的保護效果,並不需要完美地遵循地中海飲食。只要搭配富含水果、蔬菜與非精緻穀類與一點點紅酒,似乎就會有一些保護的作用。

然而 Tangney 博士的研究團隊並沒有調查運動的習慣,她表示身體活動度對類希臘飲食來說也是有加分效果的。「通常真正實踐地中海飲食的人,本身也是愛好運動的人。」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ed 
  • 文章標題:Mediterranean Diet May Save Brainpower
  • 文獻來源:
    Christy Tangney, PhD, researcher, 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Chicago.
    Bruce Semon, MD, PHD, researcher, Wisconsin Institute of Nutrition, Milwaukee.
    EB 2010, Experimental Biology Meeting, Anaheim, Calif., April 24-28, 2010.
  • 整理編譯:Sidney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記憶失去後,感動依然存在

Hippocampus_small

海馬迴 (圖片來源:Wikipedia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對某些體驗的記憶消失之後,當下的情緒還能持續一段時間。

研究者發現患有嚴重失憶症(Amnesia)的人能再看完喜劇或是悲劇後,悲傷與快樂的情緒能持續下去,即使他們已經記不起來曾看了什麼。

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 臨床神經心理學系博士班學生 Justin Feinstein:「他們依然確實地感到當時的情緒。而悲傷感持續的時間會比快樂要來得長些,不過這兩種情緒都比對電影的記憶保留得久上許多。來自家人簡單的拜訪或是來電問候都很能為病患的快樂帶來正面的影響,即使病患可能快速地忘記曾經來訪與問候。換句話說,護理之家制式化的照護而疏忽病患情感上的照護會使病患感到悲傷、失意與寂寞,而病患本身卻不記得為何如此。」

此研究發表於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研究者們評估五位因海馬迴受損而有嚴重失憶症的病患,海馬迴是腦中將短期記憶轉變成長期記憶的區域,該區域受損會導致新記憶消失,而這也是阿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

讓病患在不同的日子看悲傷或是快樂的短片(20分鐘)。看完影片十分鐘後,會測試他們是否還記得他們看的內容。

一如預期,病患大多忘記看過了什麼,就算有也只能想起一點點的內容。但如果以問問題來評估他們情緒的狀態,研究者們發現參與者雖然已經忘記看過的電影,但當下所體驗到的難過與快樂卻依然持續著。

研究者表示這些結果挑戰既有的見解,消除痛苦的記憶就能停止感情上的痛苦,而這對阿茲海默症的照護有重要的意義,不是什麼都不記得了,就沒有情緒的感覺。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ed 
  • 文章標題:Emotions Linger When Memories Fade
  • 文獻來源:
    Feinstein,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pril 12, 2010 online early edition.
    News release, University of Iowa.
  • 整理編譯:Sidney

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攝取足量的鎂能改善你的記憶力

 

很難想起鑰匙放在哪裡了?
忘記熟人的名子?


鎂是人體必需的一種礦物質,飲食當中可以從深色蔬菜、某些水果、豆類、堅果類等食物中攝取獲得,新研究發現此礦物質能幫助對抗老化相關的記憶流失。

研究發表於 1/28 的 Neuron 期刊,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北京清華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們發現一種新開發的化合物能增加腦部對鎂的利用能力,該化合物是羥丁氨酸鎂(magnesium-L-threonate, MgT),藉由增加腦部鎂的利用能改善老鼠的學習能力、工作記憶力以及短期與長期記憶力。這種鎂還能幫助年紀大的老鼠在一系列學習測試中有良好的表現。

研究者之一Susumu Tonegawa 表示:「此研究不僅強調每日鎂攝取足夠的重要性之外,還啟發鎂為基礎的方法對老化相關記憶力退化有效果。」Tonegawa 任職於 MIT’s Picower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Memory。

研究者表示雖然這個研究是老鼠試驗,但結果跟人類很有關系。研究員 Guosong Liu 表示:「工業化的世界有半數的人口有鎂缺乏的情形,如果 MgT 被證實對人類是安全又有效的話,那麼對整體人類的公共衛生來說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Liu 與在 MIT 的同僚們在2004年發現鎂可能促進學習與記憶之後,便著手開發 MgT。Liu 是 Magceutics 的共同創立者,是加州一家專注研發預防與治療記憶退化與阿茲海默症藥物的公司。

 

鎂對良好記憶力的關係

研究者麼實驗 MgT 如何刺激神經突觸變化,神經突觸是神經元之間連結的地方,在神經訊息傳導上是很重要的。

他們在年輕與年老的老鼠上發現 MgT 突觸間的增加柔軟性與強度,並促進海馬迴hippocampus)中突觸的密度,海馬迴是腦中對空間、方向感與長期記憶很重要的部位。

研究中其他的實驗也發現 MgT 能促進年長老鼠在僅有部份資訊情況下記憶的回溯,不過這樣的效果在年輕老鼠身上並未被觀察到。當給予不完整資訊的時候,老化會嚴重影響記憶回想的能力。

「因為鎂在維持正常細胞功能與身體健康上是很基本的離子,許多生理功能失調會在身體缺鎂的時候表現出來。」研究者們在此引用全美國僅有32%的人,鎂攝取量達每日建議攝取量。

研究者推斷出此研究提供年老老鼠在攝取高量鎂與記憶強化兩者之間有關聯的證據。他們也認為還需要作更進一步的研究鎂濃度與認知能力的關係。

鎂的 RDA

  • 19-30 歲,男性 400 毫克/天;未懷孕女性 310 毫克/天
  • 31 歲以上,男性 420 毫克/天;未懷孕女性 320 毫克/天

台灣人們對鎂的攝取量

RDA 是美國的標準,台灣在1993年時也發表一套中華民果每日營養素攝取建議量(Recommended Daily Nutrient Allowance)簡稱 RDNA,但最早的版本並未還沒有鎂的建議攝取量,直到2002年修訂過後才有了鎂的建議攝取量,以下是 RDNA 針對鎂的建議攝取量:

  • 19 歲以上,男性 360 毫克/天;未懷孕女性 315 毫克/天

根據1993-199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的資料,19~64 歲受試者每日鎂平均攝取量男性為 287 mg,女性為 212 mg。其中15 ~ 18歲男性及11~24 歲和 50 歲以上女性,鎂平均攝取量尤其偏低,不管如何國人鎂的攝取量都是不足的。此外由營養師設計的六日標準飲食來分析,鎂的含量也不足建議量,就此而言,鎂與一些身體功能、疾病的關係是值得被探討的。

 

延伸閱讀

  1. Mapping the brain --- MIT News
  2. 營養素辭典:鎂(高美丁 著)
  3. 國人營養素攝取參考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4. 台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2001-2002 --- 台灣國小學童礦物質鎂與磷之飲食與生化營養狀況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ed 
  • 文章標題:Magnesium May Improve Memory
  • 文獻來源:
    Slutsky, I. Neuron, Jan. 28, 2010; vol 65: pp 1-13.
    News releas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 整理編譯:Sidney

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休息一下可以增加記憶力喔!

1236926_51388610
圖片來源:stock.xchng

 

「再怎麼忙,也要陪你喝杯咖啡。」
我想很多人對這句廣告台詞應該很有印象吧?!
除了在心靈上獲得了補給,現在有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工作忙碌之餘,小小的休息對記憶是很有幫助的一件事情喔。

 

放鬆心情休息一下能幫助你的腦吸收更多的資訊。

 

在一場重要會議或是課程之後,好好的休息一下來個下午茶或是喝杯咖啡,這或許是讓你的腦好好消化新知語改善記憶最需要的。一項研究證實清醒的休息有助記憶強化和改善回想地能力,效果就如同一夜好眠般的有效。

紐約大學神經科學中心心理學助理教授 Lila Davachi 博士:「課堂後的休息確實能夠幫助你保留剛剛學習到的資訊。你的腦要你關掉其他的任務好讓你能專心處理剛學習到的情報。」

海馬迴(hippocampus )與新皮質(neocortex)是腦中兩個主要處理記憶的區域,研究者發現在一個學習任務之後的休息能增加這兩個區域的活動。這樣的增加也和記憶力改善有關系。

Davachi 博士:「當你休息的時候,腦會為你工作,所以休息對記憶力與認知能力是很重要的。這是我們很難去察覺的,尤其是現今資訊科技總讓我們工作個不停。」

休息加速記憶力

這個研究發表於 Neuron 期刊,讓 16 位成年人在看清醒休息後看圖片組。在讓他們看這些圖片的時候並沒讓參與者們知道之後要作記憶力測驗,研究者只要求他們儘量放鬆,並想著在休息期間想做的事情。

研究者利用 fMRI(功能性磁性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測量測試前、期間與之後的腦活耀度。

結果發現腦在受試者休息間看影像的話,海馬迴與新皮質之前的活動度呈現增加的結果。

此外,在休息期間看影像的參與者腦部這兩個區域的活動增加很多,而且在聯想記憶的表現也比較優異。

研究者表示許多人類與齧齒目動物的研究已經證實睡眠對強化記憶是很重要的。但是這些結果證明睡眠並不是一天當中唯一能強化記憶的時期。清醒休息的時候,如下午茶或是冥想也能幫助改善記憶。

 

題外話,關於 fMRI

fMRI 在木村 拓哉主演的腦科學先生( Mr. Brain)裡出現過,第一集木村飾演的九十九龍之介利用 fMRI 來測驗犯人對一些照片是否有記憶,來找出不在場證明的破綻。實際上有沒有這麼好用呢? 在角落.安樂.窩 這個部落格上得知,就現階段來看,似乎還沒辦法做到很精確的判讀。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ed 
  • 文章標題:Coffee Break Boosts Memory
  • 文獻來源:
    Tambini, A. Neuron, Jan. 28, 2010; vol 5: pp 1-11.
    News release, New York University.
  • 整理編譯:Sidney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研究發現慢跑可以促進腦力

 

慢跑除了改善心肺功能還有強健體格外,它或許對我們還有更多的好處 --- 「讓我們更聰明!」

科學家表在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裡說跑步對海馬迴(hippocampus)有深刻的影響,海馬迴是腦中專司學習與記憶的部份,如果海馬迴功能受損會影響短期記憶轉變成長期記憶的能力。日本小說家小川 洋子所寫的小說「博士熱愛的算式」便是與海馬迴有關的作品,博士因為年輕的時候海馬迴受損,所以他的記憶只有八十分鐘,即便如此,博士對於數學的美還是一如往昔般地熱愛。

More about 博士熱愛的算式

科學家們將成年的老鼠分成兩組,一組利用跑步滾輪增加牠們的活動量;另一組則是沒有運動的成鼠。結果發現運動組的老鼠腦細胞數目增加,且在空間學習的能力也表現得更為良好。

空間學習與在陌生環境找到路的能力有關。空間記憶則和你如何記住周遭物體的位置與陳列情形。我們在處理關鍵的感覺訊息後便能紀錄空間記憶,那些訊息可能來自於看到或是聽到的。動物利用空間記憶記下食物所在位置。以老鼠為例,牠們能在迷宮中學習找到食物所在的位置。

從最新的空間學習實驗中,研究者得知跑步的老鼠在辨別相鄰同樣刺激物的能力較佳。這樣的能力與海馬迴中新腦細胞生長有關。進行的老鼠試驗已經多次證明跑步促使老鼠海馬迴區域的腦細胞數量增加。直到1990年代晚期,神經科學家們還認為人類出生以後腦細胞不會再增加。

如今,堆積如山的證據持續揭露運動能顯著促使腦部生理與結構上得改變,而這樣的改變對認知能力是有幫助的。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ed 
  • 文章標題:Running Boosts Brainpower
  • 文獻參考:
    Creer, D.J. PNAS Early Edition.
    News release, PNAS News Office.
  • 整理編譯:Sid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