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果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果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低果糖飲食能緩和兒童腹部疼痛

蘋果

 

避免攝取果糖能舒緩兒童的果糖不耐症的症狀。

新研究證實低果糖飲食能減少兒童因果糖吸收不良而導致的腹部疼痛再發。產氣、腹脹與絞痛等症狀是因果糖消化不良所導致。

果糖是一種天然存在於水果、蜂蜜與一些糖漿的糖。許多加工食物與飲料就常用果糖作為甜味劑。此研究是由  Mary Bridge 兒童醫院與健康中心的 Daniel Lustig 醫師所帶領的研究團隊進行,以 245 位 2~18 歲的病患為對象,這些病患都有無法解釋的慢性腹部疼痛、便秘、產氣、腹脹與腹瀉的症狀。而這類人當中將近 2/3 是女性,而年齡的中位數是11 歲。

讓兒童進行氫氣呼吸測驗(Hydrogen breath test)並藉此判斷是否有果糖不耐的問題。接近 54% 兒童的果糖不耐症是陽性反應。

被檢驗出陽性反應的兒童會進行低果糖飲食,並接受營養師的諮詢。之後會再評估疼痛的情形。67% 果糖不耐症測試為陽性的兒童說他們腹部疼痛與其他症狀在進行低果糖飲食後就消失了。另外,果糖不耐症檢驗為陰性的兒童就算沒有採用低果糖飲食也有 48% 腹部疼痛消失了。

Lustig 醫師說果糖不耐症似乎在十幾歲的女孩身上較為常見。果糖不耐症可能會被物診為胃腸功能失調才導致腹部絞痛,例如 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潰瘍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或激躁性結腸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等都是可能被誤判的疾病。

Lustig 醫師:「果糖存在於許許多多的食物裡,從水果到包裝食品、飲料、蜂蜜等等都含有果糖,因此要避免它是相當困難的,所以該怎麼設計低果糖飲食的挑戰是要找到不含果糖卻又能兼顧營養均衡的食物。儘管許多病患對低果糖飲食有很好的反應,但對果糖不耐症的病患來說要維持這樣的飲食卻是一個艱困的挑戰,尤其是對青少年更是困難。但好消息是過半數的病患能持續低果糖飲食,並能夠注意到他們本身症狀立即獲得改善。」

這個研究發表於醫學研討會上。由於研究還沒經過同行評審(Peer review)的關係,因此應該將研究視為初始,在正式發表到醫學期刊前會經過外界的專家審視資料。

 

關於本文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好的碳水化合物、壞的碳水化合物,為什麼它對我們很重要?

每每只要聽到人說不吃澱粉就不會胖或是完全不吃澱粉來達減重的觀念就很頭大,到底是誰開始傳播這種不正確的觀念呀?

很多東西不是不能吃,而是在於吃了多少或是我們需要多少,在不懂基本原理的情況下,只因為別的原因而達到瘦下來的目的,就此把不對的觀念當作王道來遵從,這實在是很危險的。

593787_16909986
圖片來源:stock.xchng 

 

白麵包做的三明治與全麥麵包做的三明治差在哪?
又,炸薯條與以菠菜、番茄、胡蘿蔔與菜豆做成的沙拉,兩者之間有何差別呢?

這些食物都是碳水化合物。
但兩個問題中提到的第二個食物都含有好的碳水化合物 --- 全穀類與蔬菜。

 

碳水化合物還有好壞之分?

過去五年來碳水化合物的名聲變化得相當劇烈,在某種風行一時的飲食說碳水化合物是很恐怖的,然而又有一些碳水化合物被當作有益健康的營養素,像是能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

那碳水化合物究竟是什麼呢? 是好還是壞? 簡單地說它兩者都是。

僅管答案是如此的曖昧,但值得慶幸的是,要分便什麼是好與壞還滿容易地。

  • 我可以選擇富含纖維的碳水化合物來獲得健康的好處。這類的碳水化合物在我們體內以緩慢的速度被吸收,此能避免血糖突然飆高。全穀類、蔬菜、水果與豆類食物是好的碳水化合物。
  • 我們能從盡量避免攝取精緻以及加工過去除纖維的碳水化合物來減少壞的碳水化合物對健康的影響。白麵包與白米屬此類食物。

 

為什麼碳水化合物很重要

2002年九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所(National Academies Institute of Medicine )建議人們在其飲食中應著集中攝取更多富含纖維的好碳水化合物。以下是根據該報告的資訊彙整出來的:

  • 為了符合將慢性病風險降到最低的身體每日營養需求,成人一日的能量攝取中應有45~65% 來自碳水化合物、20~35% 來自於脂質,而 10~35% 來自蛋白質。
  • 攝取纖維的唯一方法 --- 吃植物食物。水果與蔬菜等植物是很優質的碳水化合物來源,它們含有豐富的纖維。
  • 研究證實低纖飲食會增加心臟疾病的罹患風險。也有些證據支持飲食中的纖維能幫助預防結腸癌並幫助控制體重

建議:

  • 50歲以下的男性每天應攝取 38 公克的纖維。
  • 50歲以下的女性每天應攝取 25 公克的纖維。
  • 當我們年老時對於熱量與食物的需求會變少,50歲以上男性每天應攝取 30 公克的纖維。
  • 50歲以上的女性每天應攝取 21 公克的纖維。

 

什麼是好的碳水化合物呢?

我們大多知道好的碳水化合物是:植物食物,除了有數公克的碳水化合物外,還能提供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與植物化合物等營養素。全穀類、豆類、蔬菜與水果等均是好的碳水化合物來源。

 

為何碳水化合物中的纖維具有重要意義

纖維是植物食物中人類無法消化的部份。雖然纖維無法被吸收,但對人體卻是很重要的東西。

纖維延緩其他同餐被吃入食物的吸收速度,其中包含碳水化合物。

  • 這樣的減緩可能有助避免血糖濃度突然升高的情形,而這能減少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 存在於燕麥、豆類與水果中的某些纖維也能幫助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
  • 增加飽足感

問題在於一般美國人的飲食中纖維實在是少得可憐。

精緻穀類是美國式的飲食:早上會吃以白麵粉製作的鬆餅或是貝果,吃漢堡排的時候會搭著白麵包,然後在晚餐的時候會吃著白飯。

一般而言,越是精緻或說「白」的穀類食物,其所含的纖維越少。

只要一點小小的努力就能每餐中纖維的攝取,以下有三個小秘訣:

  • 吃大量的蔬菜與水果。每天只要吃五份水果與蔬菜就能讓我們攝取到10公克以上的纖維,當然依選擇的蔬果不同,纖維量會有所差異。
  • 飲食中包含有豆類與豆製品。半杯煮熟的豆類能提供 4~8 公克的纖維。
  • 盡量選擇全穀類食物

 

什麼是壞的碳水化合物呢?

  • 額外添加的糖
  • 精緻穀類

相較以往,美國人吃越來越多的糖是毋庸置疑的。就實際而言,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食物消耗調查的數據,美國的成年人每天平均攝取了20 湯匙的添加糖。這相當於320大卡的熱量,而這很容易使他們的體重快速增加,許多成年人完全不知道他們的飲食中究竟有多少額外添加的糖在裡頭。

糖、精緻穀類與澱粉能快速提供人體葡萄糖作為能量。當你身體缺乏能量的時候這類食物是很有用處的,比如說你正參加一場運動競賽的時候,葡萄糖就能快速給予能量補充。

對大多數人來說比較理想的碳水化合物是未經加工或是最低限度加工的全穀類食物,這些食物含有天然的糖,如水果中的果糖或是牛乳中的乳糖。

 

避免過量的「添加糖」

美國營養學會(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的發言人 Christine Gerbstadt :「一般認知的添加糖是含有熱量的甜味劑,可能是蔗糖或是糖漿,在餐桌上時添加或在加工或製備過程中使用,添加高果糖糖漿於飲料或烘培產品。」

Gerbstadt 強調:添加糖僅提供熱量,但卻幾乎不含任何營養素。

美國農業部的科學家 Shanthy Bowman 提及:「因為美國人已經吃了許多不含脂肪與低脂飲食,所以美國人非常了解低脂飲食。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這許多這類食品當中,糖取代了脂肪,也就是說實際上我們只是把脂肪拿去跟糖交換而已。」

美國農業部建議添加糖在一日總熱量的比例不要超過 6~10%,這相當於9 湯匙的糖。

 

善用營養標示來追蹤你的碳水化合物

食品標示中的營養標示區能幫助我們從壞的碳水化合物中挑出好的碳水化合物。以下的說明會告訴我們營養標示中的哪些資訊是需要注意的:

 

總碳水化合物(Totoal Carbohydrate):

這個代表這個食物中所有碳水化合物的量。通常你會發現纖維、糖、其他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會列在總碳水化合物之後。

 

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

這是告訴我們此食物中含有的膳食纖維有多少。膳食纖維會被計入總碳水化合物中,它不會被人體消化,不會被吸收而直接通過腸到排出體外。

 

糖(Sugar):

這表示食物中含有多少糖的碳水化合物,由所由來源的糖加總而得,像是天然來的乳糖與果糖以及額外添加的糖,如高果糖糖漿等都會被算在「糖」。在這當中,要區分天然糖與添加糖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舉例來說,標示 1% 的低脂牛奶會會標示每杯含有15公克的糖,這些糖是來自於乳糖而不是額外添加的糖。

要搞清楚標示的糖是不是來自於添加糖,如高果糖玉米糖漿、白糖或紅糖,請再看食品成份列表。由於成份列表是以量的多寡來決定順序的,如果看到這些東西的其一被列在前三或前四名,那不用懷疑該食品的「糖」大多來自於添加糖。

 

其他碳水化合物(Other Carbohydrate):

這類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被消化,但卻不被認為是糖。

 

糖醇(Sugar Alcohols):

某些產品也會在總碳水化合物底下標示出「糖醇」的字樣。糖醇會導致某些人的腸胃不適,如產氣、腹部絞痛或腹瀉。如果你試著在成份表中要發現他們的蹤跡,下列是它們可能出現的名稱:乳糖醇(lactitol)、甘露醇(mannitol)、山梨醇(sorbitol,)、木糖醇(xylitol)或其他。許多標示「無糖」或「減少熱量」的食品可能就含有一些糖醇,甚至有些還會添加代糖(如蔗糖素。)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ed 
  • 文章標題:Good Carbs, Bad Carbs: Why Carbohydrates Matter to You
  • 文獻來源: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Recommended Intakes for Energy, Carbohydrate, Fiber, Fat, Fatty Acids, Cholesterol, Protein and Amino Acids (2002)(2005),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Brand-Miller J.C.,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2, Vol. 76 (1) 5-56, “International Table of Glycemic Index and Glucose Load Values: 2002.”
    Diabetes Research Clinical Practice, Sept. 2006 Vol. 73 (3) pages 249-59.
    Riccardi G.,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Jan. 2008 Vol. 87 (1) 269S-274S, “Role of glycemic index and glycemic load in the healthy state, in prediabetes, and in diabetes.”
    Reviewed on October 30, 2008
  • 整理編譯:Sidney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果糖可能讓你更胖

水果富含果糖,
但同時也含有不少維持身體代謝的營養素

 

研究發現簡單的糖類以驚人的速度轉變成脂肪

 

減重的人都知道要限制糖的攝取,然而新的研究發現並不是所有糖的效果帶來的影響都是一樣的。

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UTSW)的研究發現人體把果糖轉換成脂肪的效率遠比其他糖類好。UTSW 中心研究人類營養的 Elizabeth Parks 博士:「我們的研究是首次發現人類能利用果糖為原料以驚人的速度製造脂肪。」

這發現也許能用來解釋高果糖玉米糖漿的確證,比起其他糖的攝取,食品加工食品中過多的甜味劑,確實會導致更多的體重增加。

 

糖:果糖、葡萄糖蔗糖

Parks 與研究團隊研究果糖是單純果糖,而不是高果糖玉米糖漿或是蔗糖(果糖與葡萄糖的混和物)。幾乎所有我們從食物吃到的糖多少都會含有果糖與葡萄糖。

「研究的目的不在於測試高果糖糖漿的效果,此研究不著墨於此。」Parks 表示。取而代之,研究人員想要找出果糖是否比葡萄糖更容易導致肥胖的產生。

他們讓六個健康的人在早餐時,飲用含有三種不同糖組合的飲料,被且小心的控制他們午餐好幾個星期。

在一個試驗當中,早餐飲品包含有 100% 的葡萄糖,類似口服葡萄糖耐性試驗的作法。另一組,飲料含有 50% 的葡萄糖與 50% 的果糖,而第三組則是 25% 葡萄糖與 75% 果糖。

研究人員測量肝臟中糖類變成脂肪的轉換,以含糖早餐如何影響之後一整天被吃食物的代謝。他們發現當早餐的飲料含有果糖時,糖類轉變成脂肪的脂肪生成作用明顯增加。

此外,研究認為如果果糖與脂肪或是在攝取脂肪前食用,脂肪會更容易被貯存起來。Parks 提出的解釋是肝臟對於葡萄糖有類似交通警察的行動,決定葡萄糖將會被燃燒產生能量或是貯存為脂肪。換句話說,果糖似乎就不受肝臟的指揮。

Parks:「果糖轉變成脂肪的速度很快,且當這項過程開始的時候,似乎有個訊號跑到肝臟,並告訴它貯存所有其他你看到的脂肪。」

 

水果是OK的,但加糖的不OK

然而在現實的生活中不管我們怎麼去閃躲,要從飲食避免果糖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水果含有不少果糖,但它們也含有纖維與營養素,對維持我們的生理機能是相當重要的,不管你是否要減重都一樣。

同屬於 UTSW 但未參與研究的營養學家 Sandon 說:「吃水果對健康帶來的好處遠大於輕微增加脂肪產生的缺點。」

所以單就果糖轉變為脂肪速度較快就把它當做不好的東西-,其實並不洽當,不管是哪種食物、營養素,吃需要的量、適當的量才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結論

當有人問我吃果糖好不好?
我會回答「適量」就好,不會因為有研究發現果糖比較容易脂肪而說避免含有果糖的食物。

你可能曾聽到某些專家說吃什麼對身體有害的說法,但在接收那樣的訊息之前,我們是不是該問一下怎麼吃才會變成有害呢? 任何東西吃多就會有害,就像最單純的水,喝太多的水會有水中毒的情形。

也許我們該建立的是「取自己身體需要的食物」才是比較好的方法。

 

 

 

關於本文

  • 新聞來源:WebMed
  • 新聞標題:Fructose May Make You Fatter
  • 文獻來源:

    Parks, E.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August 2008; online edition.

    Elizabeth J. Parks,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Lona Sandon, RD, assistant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spokeswoman,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MSNBC.com: "High-fructose corn syrup: Sugar on Crack?" March 30, 2006.

    Madelyn Fernstrom, PhD, CNS, director, Weight Management Center,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

    Statement from Audrae Erickson, president, Corn Refiners Association.

  • 整理編譯:Sidney